一、個人信息定義
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二、個人信息的分類
(一)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內的個人基本信息,有時甚至會包括婚姻、信仰、職業、工作單位、收入、病歷、生育等相對隱私的個人基本信息。
(二)設備信息
主要是指消費者所使用的各種計算機終端設備(包括移動和固定終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Wifi列表信息、Mac地址、CPU信息、內存信息、SD卡信息、操作系統版本等。
(三)賬戶信息
主要包括網銀帳號、第三方支付帳號,社交帳號和重要郵箱帳號等。
(四)隱私信息
主要包括通訊錄信息、通話記錄、短信記錄、IM應用軟件聊天記錄、個人視頻、照片等。
(五)社會關系信息
這主要包括好友關系、家庭成員信息、工作單位信息等。
(六)網絡行為信息
主要是指上網行為記錄,消費者在網絡上的各種活動行為,如上網時間、上網地點、輸入記錄、聊天交友、網站訪問行為、網絡游戲行為等個人信息。
三、涉及個人金融信息的法律法規
《刑法》、《民法典》、《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電子商務法》、《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范》、《金融數據安全數據生命周期安全規范》、《金融數據安全數據安全分級指南》、《征信業管理條例》、《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最高院關于人臉識別司法解釋》及其他法律法規。
四、保護好個人金融信息要牢記四個“不”
(一)不外借
不將身份證、銀行卡、網銀U盾、手機等重要物件外借給他人。
(二)不亂丟
不隨意丟棄含有個人金融交易信息的憑條、銀行卡和舊手機。
(三)不亂曬
不將信用卡卡號、卡面上的3位或4位安全碼、有效期等信息曬到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
(四)不亂點
不點擊可疑鏈接,不掃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不在銀行提供的官方渠道以外輸入銀行賬戶、密碼,防止釣魚網站竊取信息。下載安裝App或在第三方辦理業務時,留意相關授權權限,仔細閱讀相關協議和合同條款,審慎填寫個人信息,避免重要信息被過度搜集或非法使用。
對個人金融信息的保護是金融機構的一項法定義務。介紹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技術防范、建立內控制度、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規范查詢程序、強化員工管理等方面采取的保護個人金融信息的舉措,樹立銀行業積極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體責任及安全可靠的良好社會形象,進一步提高客戶信任感和滿意度。
結合電信網絡詐騙、第三方支付、非法校園貸、偽卡盜刷等典型案例,深入講解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對保障賬戶資金安全及客戶合法權益的重要性,重點普及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等移動金融服務相關注意事項和應對措施,持續提高消費者個人金融信息保護質效。教育引導消費者妥善保管銀行卡、身份證、電子銀行認證介質等,拒絕出租、出借或買賣行為;不向他人隨意透露銀行卡號、賬戶密碼、有效期、安全碼、身份證號、短信驗證碼等重要信息;下載安裝App或在第三方辦理業務時,留意相關授權權限,仔細閱讀相關協議和合同條款,審慎填寫個人信息,避免重要信息被過度搜集或非法使用;不隨意丟棄業務單據、ATM憑條、信用卡對賬單和刷卡單據等交易憑證,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時注明用途,以防被人挪作他用。向廣大客戶全面介紹商業銀行保護個人信息的相關產品和服務,如磁條卡換芯片卡、增加電子銀行認證介質、定制余額變動服務等,指導消費者有效保護個人信息,享受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